close

其實這篇文章,只是想邀請正在讀它的你們,連到《獨立書店大小事電子報》的網頁去,訂閱它,並且用力地轉寄給每一個可能會感興趣的朋友,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吧!


 

 

上個月中旬,Mr. Tuesday和幾個大學摯友們聚餐敘舊。席間聊到當今出版業與書店通路的生態,摯友之一不禁苦勸道:「現在走文學路線的出版社已經越來越難作了,別再跟連鎖書店或是網站買書了啦!既然是上班族,如果不差那幾十塊錢的話,就直接跟出版社訂書、或是多多支持各地的獨立書店吧!」
 
於是在兩天過後,當我要訂購即將上市的作家全集時,便聽從了她的建議、直接劃撥給出版社。在博客來的網站上,當然也有同樣的預購訊息,而我所付的價格還比那上面多出一元。但我如果沒猜錯的話,出版社從中獲得的利潤應該會多好幾百塊吧?
 
接著是在上個星期,我在詩人楊佳嫻的部落格上看到了《獨立書店電子報》發刊的訊息。這是由位在台中的東海書苑、位在嘉義(台南也有分店)的洪雅書房、位在竹北的草葉集、位在永和的小小書房、以及位在淡水的有河book所共同發行的電子報。這五家小書店各有特色,而電子報的內容除了各書店部落格上的文章之外,還有這些老闆們的推薦書目、店頭的折扣訊息,以及當週的活動與講座資訊等… 

典雅與風格化,是我對這份電子報的第一印象。細緻的排版與豐富的專文介紹,讓人不只看到了他們的用心,更可以感受到一份濃濃的「人味」。這些書店們對電子報發行的介紹如下:
 
小小書房:《一個串連的開始
有河book:《我們很小,但我們很重要
洪雅書房:《從誠品事件談獨立書店的下一步
東海書苑:《獨立書店聯盟的一個開始
 
從中不難發現的是,電子報不只整合了各間書店的資訊、提高總體發聲的強度,也同時昭示了「獨立書店聯盟」的雛形。如他們所說,「網站、活動、物流、出版」是結盟運作的四大方向,但在其中「保持各店的獨特性」亦是作為獨立書店不忘初衷的理念。在前景看似悲觀的當下,這是他們合力踏出的第一步。
 
那麼,Mr. Tuesday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坦白說,身為一個外行人,我無法深入去探討出版業與各個通路的關係,也實在不想辯證到底誠品是在消費文化還是在創造文化(畢竟我自己也很愛去「逛」誠品啊!);在這塊看來沒有誰是絕對的壞人的場域裡(有耐心的讀者不妨前往閱讀russchao的這篇《誠品的問號們》、郝明義的這篇《如果在冬夜,我可以談誠品事件》以及換日線的這篇《留住一間獨立書店!》,應可以得到較為客觀的全貌),出版社抱怨他們的進價被越殺越低、獨立書店在這片紅海的外環道被排擠得幾乎失去空間了,但誠品同樣在哀嘆他們一直賺不了什麼錢——那麼究竟受害者是誰?獲利者又是誰?如果是大眾的閱讀品味與習慣正在從根本之處造成我們閱讀市場的傾斜,那麼又該如何去改變?——這些幾乎都是無解的問題。

但無論有沒有好人或壞人、有沒有誰是應該被保護而誰是應該被淘汰的,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一個市場裡,「多元」絕對是值得被擁護的特質。所以其實Mr. Tuesday的這篇文章,只是想邀請正在讀它的你們、連到《獨立書店大小事電子報》的網頁去,訂閱它,並且用力地轉寄給每一個可能會感興趣的朋友,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吧!
 
曾經,我也非常地為誠品音樂館那豐富而開放的擺設內容、及幾乎每張CD都能試聽的營運方式而感動著。但在見識過小白兔唱片行裡,店員與熟客們聊得有說有笑、互相推薦新碟,且在CD的包裝上大多貼有「某某某真心推薦」、「誰誰誰的200X年終排行榜」等等標籤的情景後,那含有經營者的個人品味灌流其中、再因而串起許多追隨這般品味的同好/交流者/消費者的營運模式,毋寧更貼近我自己平時和朋友們分享音樂的經驗、及內心深處對一間唱片行的嚮往。
 
當然書店亦如是。我其實非常喜歡Sanny這篇文章裡對「閱讀氣質」的描述:

…不是說那些排行榜上的書不值一讀,而是,當你走進書店、或點入他們的網路世界,充斥眼前的,全都是經過一個巨大的體系所策畫出來的結果,在我感覺,即是某種強制性引導。我不知道像這樣一個暢銷排行榜是不是真的適合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如果你並沒有很多時間去一架一架瀏覽、尋覓,那麼就是這樣:這些,都是近期最「熱門」而非買不可的了。

我們開始變得只讀那些最具話題性的翻譯小說,更不用說華文作家因此而被衝擊被漠視許久,然後,我們開始越來越不了解自己想要讀的、喜愛的是什麼;閱讀領域在無形之中一點一滴被裁剪,閱讀氣質(每一個人都有的一種特殊的閱讀品味)也在日積月累中慢慢的被消磨,我們不再敢肯定自己對一本書的觀點──我喜歡、或為什麼我不愛。

、及沙貓貓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期待能在書店裡和他人建立關係」。踏入書店的本身便是一次對心靈養分的探求;而你是否期待著自己的這次經驗能夠更「特別」一點、更「個人」一點,更不那麼「大眾」、不那麼「熱門」一點?
 
你是否也曾夢見過呢?那間在《愛在日落巴黎時》片中,讓席琳與傑西重逢的莎士比亞書店
 
所以,再懇求一次,請大家盡量地訂閱它。我當然知道填寫那些資料很煩人(不然選擇RSS訂閱也行);我也知道一打開電子報首頁,也許會發現都是你根本沒興趣的標題、根本沒看過的書名、及根本沒聽過的作者名字。但請你依舊訂閱它,然後——就像每天早上翻閱報紙時,總會在最後來到副刊這一頁,並且把今天的各篇文章及作者瀏覽過一遍、看看有沒有吸引你的文字那樣——在每個星期二花個一分鐘看看這些資訊,讓每一行標題都有個機會流經你的意識。
 
雖然《獨立書店電子報》現在只有五間小書店,但只要這樣的資訊流通是可被延續的、能夠接觸到讀者的,便會有更多各地的獨立書店加入;然後也許哪天,台灣的獨立書店們便能有個令人安心的環境,可以在順利生存的同時、涵養著各自獨特的樣貌。
 
然後,也許你便會在某個星期二的早上,在這些充滿活力、因此也充滿機會的文字中,找到一扇小小的門——而那扇小門將會為你開啟一片新的天地。在那片天地裡有河,有草,有書,而且更重要的是:會有一段屬於你自己的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